在秦国任职的甘父,曾经遇到过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秦王突然告诉他,自己生病了,命令甘父在三天之内必须找到一批“公鸡蛋”,否则不仅甘父本人,连他的全家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务,甘父心里顿时焦虑万分:“公鸡怎么可能会下蛋呢?”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时,他的儿子甘罗,一个被誉为神童的少年,听闻此事后淡然说道:“这算什么难题?交给我吧!”那么,甘罗究竟是如何解决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难道真的存在“公鸡蛋”这种东西吗?
甘家的历史颇为丰富且有趣。秦国历史上曾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左丞相甘茂,他不仅是秦国的名将,更是在秦武王时期备受信任与重用。然而,随着秦武王因举鼎而丧命,甘茂的好运也随之结束。秦武王无子,王位由其弟秦昭襄王继承,而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君主。
展开剩余89%按理说,甘茂应该继续受到重用,但不巧的是,朝中有小人不断暗中中伤他。时间一长,秦昭襄王对甘茂产生了不满和戒心。情势逼迫之下,甘茂只得辞去官职,转而投奔齐国工作。令人好奇的是,甘茂离开秦国时,只身一人,没有携带儿孙随行,而甘茂的孙子正是开头提到的神童甘罗。
至于甘罗的父亲名字,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至今仍众说纷纭,这里暂且称他为甘父。甘茂远走他乡后,秦昭襄王并没有对甘家的后代采取打击,反而让甘父在秦国任职,确保家族后继有人。昭襄王对甘父一家心存愧疚,毕竟甘茂是被诬陷才被迫离开秦国,这家族其实并不像那些小人所言那般可恶。这或许也成了甘父能够留在秦国做官的原因。
意识到自己的误会,秦昭襄王曾派人给甘茂传信,邀请他回秦,并许诺重用他,封他为大官。但甘茂坚定不移,选择留在齐国,这让昭襄王颇为不满,“我身为君王,亲自召你回国已是破例,你竟不领情。”于是,他转而召见甘父,试探他的忠诚。
昭襄王严肃地问甘父:“你认为寡人对你如何?一定要坦诚相告。”甘父心无旁骛,毫不隐瞒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称赞昭襄王对自己优待有加,不断提拔加薪,并郑重承诺将忠诚于大秦。昭襄王听罢甚感满意,便提出了一个任务:“我有个差事要你去做,你敢接吗?”
甘父原以为任务不过是件难事,没想到秦王竟要他去寻找“公鸡蛋”,且限时三天。甘父顿时怀疑皇帝的精神状态,觉得这个任务简直荒谬至极。但既然承诺了,就只得苦恼地回家深思。
回到家后,甘父彻底陷入了困境,愁眉不展,坐在椅子上发呆,茶饭不思。他心想:“这世上哪里有公鸡下的蛋?母鸡生蛋和女人生孩子一样正常,可‘公鸡蛋’就好比让男人生孩子,根本不可能。”这份任务实在令人难以接受,甘父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正当甘父郁郁寡欢时,聪慧异常的甘罗看着父亲的样子,忍不住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甘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儿子。甘罗自小聪颖过人,才华横溢,堪比历史上的曹冲与仲永。
面对这难题,甘罗思考片刻,便灵机一动,想出了应对之策。甘父见儿子神色坚定,便疑惑地问:“你打算去哪找‘公鸡蛋’?”甘罗笑着答道:“父亲您放心,儿子自有妙计。”
三天的期限内,甘罗并未急于行动,依旧按部就班地吃饭、学习。甘父以为儿子早已忘了这件事,便整装待发准备去向秦王汇报。甘罗见状,劝说父亲今天不要去,由他替父亲前往。
虽然有些担心儿子的安全,但甘父信任儿子的智慧,便答应了。甘罗前往秦王面前,昭襄王见到这个少年,疑惑地问:“听说你是替甘父来的?”
甘罗回答:“正是如此,父亲这几天因劳累过度,病倒在床,无法前来,故由我代为汇报。”昭襄王继续试探:“你父亲是不是没完成任务,假装生病躲避?”
甘罗坚定地否认:“大王,父亲确实病了,还望大王见谅。”昭襄王又问:“那他得了什么病,竟然卧床不起?”
甘罗开始编织起一个故事:“那天上午,父亲肚子突然胀大,到了下午竟说要生孩子了,我们急忙请来了产婆。”昭襄王听罢眉头紧锁。甘罗继续添油加醋:“这是父亲头一次生孩子,由于经验不足,过程很艰难,产后虚脱至今无法起床。”
昭襄王冷笑道:“说完了吗?”甘罗点头如实。秦王怒斥:“你胡说八道,朕又不是傻子,怎会信你?”甘罗却镇定自若,跪下反问:“大王,臣如何欺骗于您?”
昭襄王笑言:“我这辈子还没听说过男人能生孩子。”甘罗反击:“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又怎能下蛋呢?”这句话顿时让场面陷入尴尬,许多人为秦王捏了一把汗。
令人惊讶的是,昭襄王不仅没有发怒,反而称赞甘罗机智过人,远胜其父。昭襄王此举其实是考验甘父的忠诚:若甘父拿来一筐鸡蛋冒充公鸡蛋,就是欺君罪;若甘父坦言无此物,则不会遭到责罚,甚至可能获奖。
由此可见,甘罗的聪慧与胆识果然非同凡响,不愧为吕不韦门下的神童。
除了这次巧妙解围,甘罗还曾帮助吕不韦完成一件大事。燕太子丹当时作为人质在秦国,吕不韦计划派张唐出任燕国相国,以联手攻赵。但张唐心存顾虑,因为他曾率兵攻赵,前往燕国需经过赵境,担心被扣押。
吕不韦劝说无果,甘罗主动请缨:“让我去劝劝张唐吧。”吕不韦不以为然:“连我都劝不动,你这小孩子怎么可能成功?别在这捣乱了。”甘罗却引用孔子七岁拜师项橐的故事,令吕不韦改变态度,允许他尝试。
甘罗向张唐讲述白起被秦王赐死的原因,是因为范雎策划让他攻赵,白起装病拒绝,最终落得死路一条。暗示张唐若不去,结局也将凶险。张唐终于答应赴任。
为了协助张唐,甘罗让吕不韦备了几辆快车,准备提前到赵国帮忙解决麻烦。赵国君主赵悼襄王并非明君,甘罗见他,开门见山地解释太子丹和张唐奔走各国的缘由,并直言:“我们这是为了联合燕国攻打赵国。”
甘罗提出条件:“赵王若主动割让五座城池,我回去后让秦王送太子丹过去,还能帮你攻燕。”赵悼襄王信以为真,送出了五座城池。随后赵国大肆攻燕,攻下约三十座城池,其中秦国分得十一座,成为最大受益者,燕国则惨遭损失。
张唐赴燕国后的结局史料未详,或凶多吉少。甘罗功成名就,荣归秦国。年仅十二岁的他便被任命为丞相,实属罕见。可奇怪的是,之后关于甘罗的记载寥寥,许多人猜测他可能英年早逝,毕竟“树大招风”嘛。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