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美国问题,就不得不说说美元问题;而谈到美元问题,又不得不说说美联储。关于美联储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神话,可能每一个关注美国的读者都会或多或少听到过这个神话。这个神话伴随着美联储百年以来的历史。
它说:普通民众和商业银行是巨兽,大家都想要更多的钱,而且政客容易屈服于民众的选票压力且贪得无厌。由此,通胀让经济蒙受了反复发作的繁荣萧条周期的伤害。因此必须要有一些独立的专家,不受个人欲望的支配,不受权力的操控,筑起坚固的工事,抵御公众通胀欲望和政客贪欲的进攻,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维护长远的公众利益,肩负起维持价格稳定和就业增长的神圣使命。
在美国政府、联储官员、御用经济学家的精心伪装下,成功地营造了一个救世主式的神话。然而,世界上最高明的骗子总是以天使的面目出现。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1913年摩根财团秘密策划的《联邦储备法案》,精心编织了现代金融史上最完美的制度谎言。12家地区联储银行以私营机构之名,行货币垄断之实——纽约联储的股东名录至今藏着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金融巨鳄的股权链条。
美联储是根据《联邦储备法案》于1913年成立的。此前一帮金融大佬在杰基尔岛俱乐部的度假胜地召开了一次高度机密的会议。这次会议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最大的金融巨鳄——摩根和洛克菲勒金融财团——主导的。
会议由大名鼎鼎的J·P摩根亲自组织,参会的有洛克菲勒及其家族成员奥尔德里奇,摩根财团高级合伙人亨利·戴维森、保罗·沃博格,还有投资银行领域的库恩-勒布公司和铁路行业的哈里曼财团。这些人分属于摩根和洛克菲勒集团,并且相互之间都有密切的商业利益往来。
正是这次会议,让美联储这个巨兽得以诞生。摩根和洛克菲勒有激烈的竞争和冲突,但是在成立一个中央银行上,却观点高度一致。为什么?
因为这两家财团都想通过部分准备金银行扩张信贷,也就是“印钱”,凭空抢劫储户。然而储户随时赎回兑现的压力,会让任何一家银行扩张信贷时,遭到其客户的不信任,由此必然发生储备黄金流出,无法即时兑付,引发挤兑,导致扩张信贷的银行破产倒闭。
那如何才能能够一边凭空印钱,还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摩根和洛克菲勒们的办法就是,如果各家银行形成一个卡特尔,同步协调地扩张,就能避免某一家因过度扩张而引发的黄金外流问题。
但是卡特尔内部有着天然的不稳定性,那些严守金融纪律、审慎经营的银行必然会抽身而去,从而导致卡特尔解体。同时,银行系统是一种高度依赖于民众信心的机构,这种信心要么全有,要么全无。挤兑时会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倒掉。
那么如果大家都扩张,引发公众对货币贬值的恐慌,大家都去提取现金,不是全都倒闭了吗?因此还需要成立一家中央银行,由政府来对这家银行背书。这家中央银行来协调各家银行同步扩张,并承担最终贷款人的角色。当某家银行发生风险时,中央银行就可以利用其储备予以救助,维护整个银行业的稳定——方便他们同步地去印假钱而免于倒闭。
这是大银行家与政府联手,寻求权力保护,以使货币体系服从于他们的私利的政治安排。卡特尔只有在权力的加持下,才能形成垄断地位。
大型私营企业并不厌恶监管,而是会呼吁监管,因为这是他们排斥竞争,进而赢得垄断收益的办法。出租车公司喜欢这样干,国有企业是这样,董明珠也希望监管部门把企业往死里查并要求制定最高的行业标准,都是一类性质。
尽管这美国的银行都是私营的,但是它已经是受到政府、以及政府附属的美联储的高度监管,并且经营不善也不会受到破产的威胁和盈亏约束,而是被政府照顾、将真实货币偷偷换成假币、不履行民商法规定的合同偿付义务的特权企业。这样的企业,实质上就是国企。
一家银行,不论它是国有的还是私营的,当它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通过发行无储备支撑的信用媒介,创造虚假的货币的时候,它就是在偷窃储户和民众的财产,是一个抢劫犯。
所有部准银行,都是劫掠民众财富的共犯。银行业的高额待遇,就是从民众财富中偷来的结果。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彻底的法币时代都是不兑现纸币,用纸币兑现纸币,扩张理论上可以是无穷的,这是全世界政商合谋抢劫无限抢劫人民的体系。
从美联储成立至今,美元的货币购买力已经丧失了95%以上,黄金价格的不断攀升,就是大众对美元投出的不信任票。货币扩张的政策,是绝对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的。
当38万亿美元市值的美国股市单日蒸发1.2万亿美元时,全球投资者惊觉:这个号称独立运作的中央银行,早已沦为政治角力的舞台,其百年运作史不过是金融资本与政客合谋的循环剧本。
这种公私合营的架构在2020年疫情中暴露无遗:美联储推出的4.2万亿美元量化宽松,表面是救助实体经济,实则60%流向对冲基金和跨国企业,直接催生2025年的股市泡沫。
更隐秘的是其与财政部的“债务双簧”:美国政府每发行1美元国债,美联储便通过印钞购买,使得36万亿美元国债的54%成为货币化债务,纳税人每年为此支付4000亿美元利息。
这种制度设计的精妙陷阱在尼克松时代已初现端倪。1971年,为谋求连任的尼克松对美联储主席伯恩斯展开高压操控,每季度17次的秘密会晤中,总统直白威胁:“如果我们输了,华盛顿将不再由保守派执政”。在政治压力下,联邦基金利率从5%骤降至3.5%,M1货币供应增速飙升至8.4%,直接导致1973年通胀率突破8.8%、失业率攀升至9%的滞胀灾难。
这段历史在2025年特朗普与鲍威尔的对峙中重现:当白宫研究援引《战时权力法》强行接管美联储时,市场惊觉总统办公室的抽屉里,竟藏有解除央行独立性的制度后门。
债务货币化的游戏规则在新冠疫情间被改写为永久机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初的4.2万亿美元,膨胀至2025年的9万亿美元,其中4.3万亿是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这种操作本质是向华尔街输送利益:地区联储银行股东以2.6%的固定利率借款,再以4.5%的浮动利率存回美联储,每年净赚490-840亿美元利差,而央行账面的776亿美元亏损恰与股东利润形成镜像对照。
这种“合法劫掠”在2008年就已埋下伏笔——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秘密向金融机构输血1.2万亿美元,仅花旗银行就获得2.5万笔贷款,单日最高借款达936亿美元。
政治操盘货币政策的代价在2025年4月集中爆发。当特朗普团队起草《联邦储备体系改革法案》,计划清洗7名地区联储主席时,外国投资者美债持有量骤降至2008年来最低,沙特将15%石油贸易转向人民币结算。
这种信用崩塌有着精确的数据印证:美元储备份额跌破58%创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新低,比特币市值突破10万亿美元,马来西亚元宇宙支付系统单日清算量达470亿美元。
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工具箱里,只剩下降息催生通胀、加息引爆债务的两难选择——核心PCE物价指数升至4.7%的同时,企业债违约率突破2009年水平。
达利欧在2025年的预警正在变为现实:美国政府每年1万亿美元的利息支出,吞噬了财政收入的20%,而3%的GDP赤字控制目标已成天方夜谭。这种财政与货币的死亡螺旋,恰如1979年沃尔克铁腕加息前的场景复刻。
这座货币堡垒的裂缝已延伸至制度根基。美联储94%利润上缴财政部的规定,使其本质上沦为政府的“第二国库”;《联邦储备法案》第10章关于主席罢免的模糊条款,在2025年3月的“汉弗莱遗嘱执行人案”中被最高法院重新诠释,赋予总统更大干预空间。
更讽刺的是,当国会质询美联储的私营股东套利时,高盛悄然增持美国国债期货头寸至历史高位——资本巨鳄早已备好收割危机的镰刀。
历史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前行。1971年尼克松关闭黄金窗口导致美元贬值98%的教训,在2025年演变为数字货币对SWIFT体系的颠覆;1997年格林斯潘与克林顿的“财政紧缩换低利率”默契,如今异化为白宫与华尔街的利益输送管道。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美联储的神话该破产了。它既不私营,也不独立。它是一个恶性肿瘤,将把美国、乃至世界推向毁灭。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审计美联储、解散美联储、炸毁美联储,回归金本位,回归银行存储货币的本质,它只是一个仓库管理员,不是万能的神!
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