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里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中心,是西班牙的首都以及经济、文化及政治中心,也是欧洲有名的艺术中心。马德里以太阳门为中心,道路由此成放射状展开,地铁和公交系统便利,交通四通八达。马德里也是一座适合用脚步丈量的城市,漫步在马德里的街头,每一块石板路都仿佛在低语,讲述着帝国的辉煌、艺术的狂想与市井的烟火。
图片
图片
🎦 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火车站是欧洲唯一有安检的🚆火车站,检票的程序和国内基本上一样。2004年3月11日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连环恐怖袭击事件,袭击主要针对市郊铁路系统,共在4列火车上发生了10次爆炸,袭击造成191人死亡,2050人受伤,是西班牙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事件,从此之后火车站有了安检设备。此外,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入口处还有两个大头娃娃雕塑,它们分别象征“白天”和“夜晚”,是由著名雕塑家安东尼奥·洛佩斯创作完成。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与欧洲其他城市🏙不一样,马德里很多商铺,晚上🌃橱窗🪟和大门都是厚厚的卷帘门。在马德里,部分区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此外,西班牙人作息时间一般比中国晚1-2小时,建议旅行时适应当地习惯,同时避免深夜独自外出。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1马约尔广场:西班牙的大院马约尔广场最初是一个干涸的池塘,位于马德里老城墙的外围,被叫做Arrabal广场(意为郊区广场)。1561年菲利普二世正式迁都马德里后,广场的作用日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商业活动,逐步成为马德里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中心。1591年,广场正式命名为马约尔广场。马约尔广场长128米,宽94米,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共有114个拱顶、377个阳台和四个尖塔。广场中央是菲利普三世国王的骑马雕像,是广场的标志性象征。近百年来,马约尔广场一直是举办集市和戏剧表演的场所,也是各种宗教活动、斗牛表演和节日庆典的中心。作家高迈斯·德·拉塞尔纳称其为“西班牙的大院”,大仲马则将马德里高远湛蓝的天空比作马约尔广场“最美丽、绘画最精美的屋脊”。在这里,你可以坐在咖啡馆里,看着马德里人慢悠悠地喝着咖啡,聊着政治与足球,仿佛时光从未流逝。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2马德里王宫:波旁王朝的辉煌马德里王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西班牙君主的正式官邸,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西部的Bailén街,是欧洲第三大皇宫,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目前仅用于国家典礼,不作为王室日常居住地。王宫前身为9世纪的阿拉伯城堡,11世纪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事要塞,1562年费利佩二世定都马德里后,这里成为王宫。1734年原哈布斯堡王宫焚毁,波旁王朝菲利普五世下令重建,1738年动工建造,历时26年,于1764年竣工,查理三世成为首位入住的君主。王宫建筑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兼具法国建筑的雄伟与意大利内饰的奢华。外观呈正方形结构,采用白色大理石砌筑,庄重而典雅。走进王宫,内部陈列着无数的金银器皿、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3阿穆德纳大教堂:信仰与爱情的见证阿穆德纳大教堂,全名为阿穆德纳圣母主教座堂,是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王宫南侧,正对穆罕默德一世公园,建筑基址坐落于马德里现存最古老的罗马城墙遗址之上。教堂始建于1879年,由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之子阿方索十二世为纪念其妻玛利亚·梅塞德斯而建。然而,西班牙内战的爆发让建设多次停工,直到1993年,才由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祝圣启用。这座教堂呈现出新哥特风格与古典主义的双重特征,内部采用哥特式设计,外部立面展现古典主义元素。外立面使用灰白色石材,融合了新古典主义立柱与巴洛克式装饰元素,中央穹顶直径超过20米,西侧大门雕刻着耶稣受难场景,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艺术的魅力。2004年5月22日,时任王储的费利佩六世与莱蒂齐亚·奥尔蒂斯在此举行王室婚礼,成为了西班牙王室近百年首次在主教座堂举办的婚礼,更为这座教堂增添了一份浪漫与神圣的色彩。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4德波神庙:埃及的馈赠德波神庙,这座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埃及风格宗教建筑,原建于埃及阿斯旺南部15公里处,由国王阿迪哈拉玛尼下令建造,主供女神艾西斯。然而,20世纪60年代,阿斯旺大坝工程的修建威胁到了神庙的安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出拯救濒危文物的号召,西班牙工程师帮助埃及政府将遗迹搬运到安全区域。为了感谢西班牙在努比亚遗址保护项目及保护埃及阿布辛贝寺庙中做出的贡献,埃及政府于1968年将该神庙赠予西班牙,并在马德里完成了异地重建。如今,德波神庙安置于马德里的蒙塔尼亚公园内,周围被美丽的喷泉和花园环绕。登上神庙的观景平台,可以俯瞰马德里城市全景,尤其是日落时分,这里是西班牙顶级的日落观景地之一。德波神庙,就像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古埃及与现代西班牙,让我们在欣赏美景时,也能感受到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图片
05太阳门广场:城市的中心舞台太阳门广场,无疑是马德里最具标志性的广场之一,也是城市政治、商业和文化的中心。它呈半圆形,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仿佛是城市的枢纽,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广场最初因其旁边的太阳门而得名,该门曾是马德里的东大门,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虽然随着城市的发展,太阳门在1570年被拆除,但广场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了马德里永恒的记忆。广场上有许多特色景观,地面上的零公里标志,那块铜牌标记着西班牙所有公路的起点,仿佛是西班牙交通网络的源头,从这里出发,可以通往西班牙的各个地方。位于广场东北角的熊与草莓树雕像,是马德里的城市象征,憨态可掬的模样让人忍不住驻足留影。广场上的红砖白墙大楼——皇家邮政大楼,现为马德里自治区政府所在地,据说每年12月31日,人们会聚集在此,伴着钟声吃12颗葡萄,祈愿新年好运,这一传统从19世纪延续至今,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还有那座18世纪末新古典风格的宫殿式建筑——保安局大楼,建成后曾作为马德里的中心邮局、陆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见证了马德里的历史变迁。广场中央矗立着卡洛斯三世的骑马雕像,他被认为是最受马德里市民喜爱的国王之一,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城市。太阳门广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马德里市民政治活动中心和商业中心。闻名于世的“谣言场”和咖啡馆中的“闲谈会”都在这里。大约从16世纪起,太阳门广场西边圣费利佩教堂门前宽阔的台阶就成了有名的“谣言场”,当时这里常聚集一些马德里游手好闲的人,他们传播社会新闻和谣言,久而久之,这个地方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一些社会名人、知识分子也常来此凑热闹,甚至连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和戏剧奠基人洛佩·德维加也常光顾这里。后来教堂被火烧掉了,“谣言场”移到了广场东面苏塞索教堂的台阶上,直到19世纪马德里的第一张报纸问世,这个谣言才渐渐消失。马德里人爱喝咖啡,光咖啡馆就有7000多家,朋友或者熟人遇到一起,以在咖啡馆聊天为乐事,这便是咖啡馆中的“闲谈会”,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关于太阳门广场,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广场中央有一座花坛,坛内树立着一座攀依在莓树上的棕熊的青铜塑像,它是马德里的城徽。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跟妈妈出来玩,他很淘气,走哇走哇就远离了妈妈。正当他想往回找妈妈的时候,忽然碰到了一只棕熊。小男孩撒腿就跑,棕熊在后面紧追不舍,情急之中,小男孩蹭蹭几下爬上了一棵大树。他刚在大树上喘了几口气,忽然听到了妈妈的喊声,原来妈妈在找他。可是树底下的那头棕熊正在寻找自己呢。妈妈看到这个场面,肯定要来救自己的,那棕熊就会去伤害妈妈……想到这里,他在树上冲着妈妈大声疾呼:“妈妈快跑——妈妈快跑——”有人说他的喊声引来了猎人,有人说他的喊声吓跑了棕熊,不管有多少说法,这个勇敢的男孩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美丽的传说。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06西班牙广场西班牙广场的中心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纪念碑,这位西班牙文学大师的雕像端坐在纪念碑前,俯视着下方手持长矛、骑着瘦马的堂吉诃德和他忠诚的矮胖仆人桑丘·潘沙。纪念碑的两侧还树立着代表堂吉诃德真爱的两尊石像:平凡的村姑阿尔东沙·罗任索和想象中美丽的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塞万提斯的文学世界,感受到了堂吉诃德的勇敢与荒诞,桑丘·潘沙的朴实与忠诚。广场周围布满了古罗马式的回廊、拱门、柱头,以及阿拉伯和西班牙建筑风格混然一体的塞维利亚风格建筑,各种建筑风格相互交融,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广场上有马德里最高的两座建筑:142米高的马德里塔(建于1957年)和117米高的西班牙大厦(建于1953年),它们高耸入云,仿佛是马德里的守护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图片
“旅行不是为了逃避生活,而是为了不让生活逃避我们。”马德里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它将历史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从太阳门广场到马约尔广场;从王宫到德波神庙,再到西班牙广场,每一处都让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灵魂。海明威在《太阳照常升起》中曾说过:'马德里是一个适合醒来后,再喝一杯咖啡的城市。' 而我只想说——马德里,值得你来。图片
图片
关注是一种支持,点赞是一种喜爱,更多好内容,关注一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