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在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大会上,以九龙城寨为核心背景的电影《九龙城寨之围城》,大放异彩,一举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动作设计等九项大奖,全球总票房达8.38亿元人民币。
有人说它是这世上最有魔力的贫民窟。
九龙城寨是众多影视和艺术作品灵感来源,先后出品了成龙主演的《重案组》、周星驰执导主演的《功夫》、《叶问之九龙城寨》、《O记三合会档案》、《跛豪》、《追龙》系列、《毒。诫》、《城寨出来者》等十余部香港特色电影。
作为香港特殊的百年历史地标,著名的“三不管”地带,众多影视作品通过黑帮、江湖兄弟情、市井风貌等元素,展现了这一法外之地的独特魅力。
那你知道,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九龙城寨来龙去脉吗?它是怎么建起来的?为何会成为三不管地带?它有着什么样的独特文化,让电影人痴迷于此?
一、九龙城寨是如何建起来?
深圳大鹏所城《赖恩爵将军纪念馆》清晰地记载了九龙寨的建城历史。
其实九龙城寨的历史可追溯到800多年前的宋代。当时作为官方盐场设立“官富场”,就有军队驻扎。
明朝初年设官富巡检司防御倭寇,清康熙年间修筑炮台。所以在九龙寨驻军海防,是历朝历代的传统。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42年的《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了英国,但九龙城寨地盘仍为清政府所有。
为制衡、监视英国军队,从道光1943年开始,两广总督耆英就上书道光,要在这块地上建军营。
面对当时财力匮乏的清政府,主持修筑九龙城寨的广东水师提督赖恩爵将军,和两广总督、广东巡抚等决定发动地方官员及民间力量捐赠解决建设资金的困难。
从1846年8月启动捐资,到同年11月25日正式动工,共筹集白银46.8万两,远远超出工程预算的3.6万两白银,余银全部用于广东沿海其他地方的海防军事工程建设。
清代九龙城寨实景图:来自深圳大鹏所城赖恩爵将军纪念馆
整个建没工期共190天,到1847年5月31日竣工。赖恩爵将军用八个字,对工程给予高度评价:工坚料实,经理得宜!
建成后的九龙城寨,是一座占地41.5亩,周长199丈的石城堡垒,配备了34门大炮,修建了武帝庙、副将衙署、巡检衙署、演武亭、兵房、药局等军事设施,真正成为香港英国人的“眼中钉”。
九龙城寨建设规划情况:来自赖恩爵将军纪念馆
九龙城寨大门:来自赖恩爵将军纪念馆
深圳大鹏所城赖恩爵将军铜像
二、九龙城寨如何成为三不管地带?
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清政府先后把九龙半岛南部和新界地区割让给了英国。但条约中保留了清政府对九龙城寨的管辖。
但实际上从1899年开始,英国就对其统治下香港法外之地开始驱逐清政府驻军,随着清朝的灭亡,驻军撤出九龙城寨。
随后的北洋政府、民国政府、新中国政府既不放弃主权,也不急于改变现状,而英国无法占领并控制城寨,这种微妙的关系平衡,造成管理权模糊不清,九龙城寨在随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实际上处于中国、英国、香港政府都不管理,形成实质上的空置状态。
这种平衡空置状态,正如我们看到的许多电影里描绘的那样,黑社会和非法活动迅速滋生蔓延,环境恶化,使得九龙城寨彻底成为了“三不管”地带。
由于没有政府的法制监管,加上上世纪中国社会的动荡和战乱,九龙城寨出现了人口无序增长。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内地军阀混战,大批流民为躲避战乱和水灾,涌入九龙和新界,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九龙城寨,由于保留有大量的军事设施,成为难民落脚的天堂。
1941年在日本占领香港后,九龙周围的华人沦为奴工,日军甚至拆除了几百年历史的龙城墙,把石材拿去加固机场。
这一时期英国港势力被打压,反倒给了华人在九龙城更多的生存空间。
抗战胜利后,港英政府以整顿秩序、清点户口为由,重点扫荡打击“九龙城寨”,不仅遭到华人的团结抵抗,同时南京国民政府也正告英国:“按照清末条约,九龙城寨是中国土地,英人无权管辖”, 进一步巩固了“三不管”地位。
1949年国民党政权败走大陆后,大批难民更是逃亡香港。到了50年代,由于内地移民增加,城寨里已经挤进去万人。这些移民的来源五花八门,有农民、有水手、有军人、有医生。
经过前后20年修建,到60年代末,“九龙城寨”已具雏形,2.6公顷的土地上密不透风地修起几十栋小楼,城寨里面容纳了2万多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内地人逃港求生,使得九龙城在1993年拆除前,人口扩张到鼎峰达五万人,成为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长期处于三不管地带的九龙城,使得香港黑帮组织三合会成了实际得管理者。
三合会通过暴力垄断城寨经济命脉,收起保护费,垄断经营供水供电,开设无牌牙医诊所、非法赌场、妓院、山寨电子产品、非法劳工等灰色产业,贩卖毒品占香港90%以上市场份额,由此九龙城寨也成为三合会经营的大本营。
直到中英收回香港谈判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英国必须在香港97回归之前拆除城寨——中方只要“九龙城寨”的地,而上面的建筑是港英政府管理不善产生的治安问题,必须自行解决。
1988年港英政府无奈之下开始拆除城寨,前后历时7年,花掉费5亿港币,完成五万人的安置,并于1994年建成“九龙城寨”公园,存续147年九龙城寨最终成为了历史。
三、九龙城寨为什么让电影人如此痴迷?
九龙城寨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与现代城市井然有序格格不入。由于长期处于政府三不管状态,黑帮组织成为实际管控人,城寨无序而混乱,和现代城市秩序井然的景观截然相反。它代表的是灰暗、绝望的感觉,而不是光鲜亮丽的城市形象。
这种历史遗留的阴暗面,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猎奇感”,这种心态不亚于在雨林中遇到狩猎的原始部落。
二是建筑空间的赛博朋克原型。即高科技与低生活的冲突性未来社会图景,表现为霓虹灯、雨雾、摩天楼与贫民窟的并置,人体机械化等。
九龙城寨位于香港城市中心,毗邻香港1988年停运的旧启德机场。其建筑密度堪称人类奇迹:楼间距最小仅0.9米,形成14层(飞行限高)垂直建筑迷宫。
在0.026平方公里内,容纳5万居民,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达到近200百万人,堪称世界城市史上的奇迹。
这种“垂直贫民窟”的立体结构,成为赛博朋克美学现实蓝本,《攻壳机动队》等作品直接借鉴其密集霓虹与逼仄空间的视觉冲击。
三是地下经济的共生系统。作为法外之地,城寨发展出完整的地下产业链:无牌牙医诊所、地下工厂、赌场与毒品交易并存。
同时在无政府状态下,居民通过居民自发建立自治体系和互助网络维持生存。
如福利会负责水电供应等基础服务,如共享水电、自发调解纠纷,形成“黑暗中的秩序”。这种矛盾性使其既是罪恶温床,又是底层生存智慧的试验场。
九龙城寨的独特性在于:它既是历史偶然的产物,又是人类在极端环境下创造力的爆发,从九龙寨走出了人杜琪峰、周星驰、吴镇宇等香港影视文化名人。
其文化基因已超越地理界限,成为探讨城市治理、亚文化发展与社会韧性的全球性案例。
九龙城寨如毕加索的油画一般,野蛮中有秩序,绝望中蕴含希望,好奇心让他们对“九龙城寨”充满向往。
城寨的形象出现在了一些科幻作品里,用以描绘未来世界的科技断代、贫富悬殊、秩序崩溃,科幻中的凄凉和绝望感,用城寨这种载体完美表达了出来。
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