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逆袭:美国越封锁,我们越强大
2030年,中国芯片产能要占全球三成多,直接超过台湾。这不是口号,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美国想卡我们脖子,禁止荷兰ASML卖最先进的光刻机给中国。结果怎么样?中国企业反而把所有力量集中起来,专攻成熟芯片技术。
现在全球芯片制造格局是这样的:台湾23%,中国大陆21%,韩国19%。看起来台湾还领先,但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关键是发展速度,中国大陆正在加速追赶。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芯片出口额达到18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全球三分之一的芯片市场在中国,这个体量摆在那里,谁都不能忽视。
美国的制裁策略其实有个根本问题:它低估了中国市场的体量和中国企业的韧性。
中国制造的手机和家电占全球65%以上,新能源汽车更是遥遥领先。这些产品都需要芯片而且大部分是28纳米以上的成熟芯片。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已经实现了完全国产化。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循环:用成熟芯片赚钱,再把钱投入先进芯片研发。市场有了,技术有了,资金也有了。
ASML前CEO彼得·温宁克说得很直白:美国的制裁会逼着中国企业投入大量资源攻克技术。一旦技术路线打通,中国企业就会直接研发先进技术,到时候进口设备就要被淘汰。
这话不是威胁,是预言。
中国企业早就在布局了。2018年和2019年,ASML技术官员来中国时发现,中国企业已经在研发28纳米芯片的浸润式光刻机。那时候美国还没有全面封锁,中国企业就有了危机意识。
2024年之前,中国企业大量采购ASML的DUV光刻机和相关材料,储备了足够多的设备。虽然后来美国施压荷兰,禁止ASML继续向中国供货,但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这些设备不只是生产工具,更是学习教材。通过拆解研究这些设备,中国技术团队积累了开发自主光刻机的宝贵经验。
美国经济学家克里斯·米勒也承认,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所有芯片企业都想要这块蛋糕。美国政府单方面制裁中国,不仅影响美国芯片企业的收入,还加速了中国开发自主产业链的进程。
现在的情况很明显:美国越是封锁,中国企业越是团结。外部压力变成了内部动力,被动挨打变成了主动出击。
台湾地区虽然现在还领先,但主要靠台积电一家公司撑着。韩国有三星和SK海力士,在存储芯片方面很强。但中国大陆的优势更全面:市场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政策支持力度最强。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显示,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在持续增长。未来的竞争主要在中国台湾、中国大陆、韩国这三个地区之间展开。
但竞争的结果可能比很多人想象的来得更快。当中国企业真正掌握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全球格局就会彻底改写。
现在中国企业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领域都有得天独厚的制造优势。这些产业为芯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稳定的资金来源。
美国的制裁本想让中国芯片产业停滞不前,结果却激发了中国企业的斗志和创新能力。这种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动力的过程,正在加速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发展。
到2030年,当中国芯片产能占到全球30%以上时,谁还需要看别人脸色?那时候的中国芯片产业,将真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华丽转身。
配资首选门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